
中国女排在新周期首个赛季结束时无缘世锦赛前八,这让人们开始质疑球队的表现。从世联赛到世锦赛,中国女排遭遇了起伏,输给法国后更是引发了关于归属自信问题的讨论。而在过去的洛杉矶奥运周期,不仅多米尼加、加拿大延续了他们的强势地位,还有来自欧洲的法国、保加利亚和斯洛文尼亚等队也在逐渐崛起。
随着本次世锦赛的落幕,中国女排队员将分散回各自的地方队为全运会做准备。团队认为,25年世锦赛失利并不是一件坏事,而是一个深刻的反思机会,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,并为未来的比赛做好准备。
这一年来,中国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“依葫芦画瓢”,失去了自己的特色。中国女排曾经之所以跻身领奖台,成为国际排坛强队,与他们具备独特打法密不可分。虽然在雅典和里约周期,我们的主攻出色且得分稳定,但其他位置的球员同样强大,特别是副攻在进攻端扮演着重要角色。然而,当前这支队伍中副攻的作用较小,整体战术更倾向于模仿欧美的拉开战术。
展开剩余34%尽管以四号位为主并没有错,中国女排过去也有类似战术,主攻得分一直是核心。然而以往的主攻球员技术娴熟、变化多端,不仅局限于四号位进攻,还会采用冲入战术等。相比之下,现役球员如吴梦洁、庄宇珊尚未掌握前辈们的技巧,只顾强攻和发力。
目前在国际排坛上,流行的战术似乎都是欧洲教练的标志性风格,这种生产线式的球员培养方式。然而这种战术是否适合亚洲球队,还是值得商榷的。泰国、日本和中国都在舍弃复杂战术,转而选择简单直接的打法,却发现成绩逐渐下滑。这表明欧洲战术并非完全适合亚洲球队,亚洲球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快速多变战术。
中国女排要想重新夺冠,就应该重新挖掘昔日的快变战术。在世界联赛期间,吴梦洁、庄宇珊展现过突破进攻和前场交叉等战术,为何不加以提倡和发展呢?
发布于:广东省盈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